高齡 | 好食好事創業極限挑戰營

高齡 

正在變老的世界 

現況

平均餘命增長

平均餘命增長自 1840 年起,人類平均餘命每年增加 3 個月,也就是每 10 年增加 2 到 3 歲, 2017 年底,台灣約有 3,063 位百歲人瑞(3),近 5 年人瑞數目成長超過 43%,如 果你是 2000 年後出生的人,至少會活到 81 歲(4)。按照聯合國的推估台灣到 22 世紀初平均餘命逼近 93 歲 ,然而長壽不見得就是祝福,當身體的機能狀況沒有 跟上延長的生命,2025 年我們將擁有的是一個又老又病的世界。

「吃」是顯著影響老後健康的關鍵因素

「吃」做為日常生活的重要環節,將顯著影響老後之健康、生活品質乃至於人際互動。然而,在講究高效能的現代社會下,健康飲食觀念時常被忽略或犧牲。在台灣,有7成熟齡者(50歲以上)營養不良,也間接造成他們邁入高齡時期罹患疾病的潛在風險。基本上,隨著年齡增長,有三個因素將顯著影響熟齡者「吃」的行為:病理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首先,「吃」很容易受到「食慾」的生理反射所影響。當人們長期處於用藥、罹患慢性疾病等狀況時,將會降低食慾,使得熟齡者食量變小,從而導致營養不良。再加上咀嚼、吞嚥、嗅覺與味覺能力退化,則可能導致進食安全或飲食口味過重的問題。此外,心理因素亦對於「吃」的行為有很大的影響,獨食者不僅吃得比較少,在多樣性與營養均衡面,都比與他人共餐者還要差,尤其以有特殊飲食需求者,更容易因為自尊因素,造成孤立。最後,雖然市場上漸漸出現改變營養配方或是口感較軟的食品,64%的熟齡者認為針對銀髮族設計的特殊飲食、營養食品與飲食服務不足,特別是與「吃」相關的情感面需求,其實更是創造健康飲食習慣的關鍵因素。 (5)因此,如何改變飲食的「外觀」、「口感」、「成分」與「社交」等方面,已成為目前全球針對「吃」的創新方向。

未來趨勢

年齡增長帶來「吃」的新需求

身體狀況衰退產生新的消費行為,比如,自行備餐亦是維持生活自立的主要評量標準之一 (6)。此外,食物的份量要多次小份,食物本身需要容易攝入和消化,且能夠刺激食慾,而不只是將食物轉化為流質而已。因此,不僅是食物本身的型態需要更為多元,食物烹調時需要考量個人特殊飲食要求,食器需要能夠刺激食慾。因此,能夠協助高齡者像以前一樣準備他們最愛的食物的廚具及食具設計更顯重要。

「吃」是社交生活

飲食餐敘在華人生活中,一直以來都不只是填飽肚子而起,更是主要的人際交往活動之一,魯迅更曾言「中國不過是一個巨大的廚房」。然而,隨著家庭型態改變,單身、獨居的人口增加,讓小份量的食材、單人用的廚具等產品設計誕生,更開始有了許多與「共食」有關的服務。以「食」做為核心,增加熟齡者乃至於跨代間的互動交流,不僅是情感上的支持,更有機會進一步達到經驗傳承。

現在!一起接受挑戰吧

我們號召團隊,以跨界想法、商業思維與科技應用,探索台灣與全球人類的飲食問題,共同解決未來飲食與農業的四大挑戰,歡迎你邀請志同道合的夥伴,一同組隊挑戰!

進入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