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 好食好事創業極限挑戰營

科技 

驅動突破式創新的可能 

現況

根據BCFN對於2030的預測,GRIN技術(Genetic, Robotic, Information, Nano processes)會對於未來數十年的人類有重大的影響,例如能源消耗極低的無人車、完全取代石油的太陽能、透過3D複印技術能遠端再製任何東西、不需取用地球資源的新材質等等。這些技術都已經在實驗階段,未來十年極有可能成為真實的產品。

事實上,突破式的科技往往會為我們帶來新的價值,甚至為市場及顧客帶來超越以往的體驗,以下彙整可能影響食農領域的科技趨勢,以期協助挑戰者突破現有的解決方案。

食物生產技術

自古以來食品生產技術就專注於提昇食品的質量、保質期、香氣和外觀,而隨著消費者行為的轉變,更多人關注在維持個人的福祉與促進健康,食品產業也開始發展具有功能的食物,例如:增進思緒、抗老、改善疲勞或助眠等等。

相關技術

細胞農業與未來食物  

3D食物列印

增進食物生產效能

整合大數據與物聯網技術下,運用衛星資料、空照影像、地理資訊系統、農業資料庫與雲端運算,能夠更精準地掌握環境資訊,支援精準決策以加速生產流程,來符合追求時間效能的市場趨勢。

 

相關技術

自動化耕種與生產

突破空間限制的農業工作型態,如垂直耕種、空中栽種

精準農業   

保障食品安全

透過感知器與雲端運算的軟硬整合,讓食物生產鏈的追蹤變得可行,在歐盟與美國也開始規定食農產業要確實利用系統管理食品的原料來源、加工製造過程與銷售流向,以確保在緊急食安事件時,能快速因應並掌握原因。

 

相關技術

增強透明度(Augmented Transparency)讓消費者深入了解到食品相關資訊

開創嶄新體驗

從食物的各個層面來增加消費者體驗樂趣,舉凡對食材來源的了解、獲取食材的方式、口感、用餐的行為等,把飲食體驗從口中延伸到整體的環境。

 

相關技術

擴增實境

人工智能助理改變食品消費的歷程

透過區塊鏈技術去通路化

未來趨勢

年齡增長帶來「吃」的新需求

身體狀況衰退產生新的消費行為,比如,自行備餐亦是維持生活自立的主要評量標準之一 (6)。此外,食物的份量要多次小份,食物本身需要容易攝入和消化,且能夠刺激食慾,而不只是將食物轉化為流質而已。因此,不僅是食物本身的型態需要更為多元,食物烹調時需要考量個人特殊飲食要求,食器需要能夠刺激食慾。因此,能夠協助高齡者像以前一樣準備他們最愛的食物的廚具及食具設計更顯重要。

「吃」是社交生活

飲食餐敘在華人生活中,一直以來都不只是填飽肚子而起,更是主要的人際交往活動之一,魯迅更曾言「中國不過是一個巨大的廚房」。然而,隨著家庭型態改變,單身、獨居的人口增加,讓小份量的食材、單人用的廚具等產品設計誕生,更開始有了許多與「共食」有關的服務。以「食」做為核心,增加熟齡者乃至於跨代間的互動交流,不僅是情感上的支持,更有機會進一步達到經驗傳承。

現在!一起接受挑戰吧

我們號召團隊,以跨界想法、商業思維與科技應用,探索台灣與全球人類的飲食問題,共同解決未來飲食與農業的四大挑戰,歡迎你邀請志同道合的夥伴,一同組隊挑戰!

進入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