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 | 好食好事創業極限挑戰營

永續 

為共同的未來努力 

現況

自然資源的消耗與破壞

過去的50年間,人口成長與消費模式的改變,加速了許多自然資源的消耗,以台灣來說,農業革命時代,整體的食農生產是以經濟利益為主要目標,因此資本、技術乃至於資源皆投注於使土地單位產值提昇,而忽略了隨之而來的環境成本。造成的影響包含:

不可再生資源,如:農業、化學肥料等使用增加,破壞土地資源品質

自然土地的開墾與超限利用,危害生態體系平衡

工業化污染造成土地品質惡化

都市化競爭下,初級產業競爭力下滑,耕地面積逐年縮小外,對於相關資源的取用(如水資源、電力)也屈居弱勢

不當或是過時的農耕方式,造成土壤流失或污染

 

未來,環境資源永續議題,不僅是影響到整體農業生產產值與自然資源的再生,同時也關係到每個人每天吃的食物品質。因此,對環境永續議題的關注度近年來逐漸增加,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要求食品業擔負起保護環境和產品品質的責任。

土地資源不足,永續生產難以產生經濟規模

台灣普遍農地面積小零碎且位於畸零之地勢之上,讓願意以環境友善的耕種者普遍無法達到具規模性的生產量。根據農委會的統計,全台2742個有機認證的農戶中,95.40%的經營面積小於10公頃,而面積大於100公頃以上的亦僅有2戶,這少數幾戶也是由以小農契作為主的產銷合作班所組成。這種以小家庭農戶的生產結構,除了難以壓低生產成本及創造市場競爭力,也間接使得成本高的有機栽種法難以推廣應用。此外,有機認證費用或是轉型期的時間花費,都是一筆不小的成本,加上嚴重的鄰田汙染問題,使得投資許多心力資源的生產者損失重大,更難達到資源投入與經濟利益的平衡。

目前食物產銷歷程中,經濟利益往往集中於銷售端

目前的食物生產鏈中,中間商為了追求利潤,想以較低的價格取悅消費者的同時,食物的品質與安全就是過程中最容易被犧牲的環節。義大利慢食運動三大價值之中,公平即為其一,因為唯有反對剝削讓生產者獲得合理的報酬,消費者也才不會將劣質食品吃下肚,在價格與價值的取捨下,健康是不能被犧牲的關鍵。然而,台灣以小農為主體的食物生產結構,生產者間缺乏合作與跨領域交流,面對新興量販店或超級市場的競爭時,往往敗於無法彰顯獨特價值的劣勢,難以接觸到終端消費市場。

未來趨勢

資源再生利用

2015年聯合國在「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中,將「永續農業」列為第二項重要目標。如何永續利用土地、水源、森林等環境資源,並持續地創造農業經濟價值,將資源利用效率發揮至極大化,並結合物質再生技術,達到廢棄物減量成為全球農業發展的新寵兒。除了減少廢棄物的產生,讓生產的食物價值極大化,減少剩食,也是另一種資源有效利用的作法。

透過平台經濟,讓永續生產的產品更容易直接接觸消費者

緊扣米蘭世博永續農業的議題,有越來越多的新創事業試圖透過網路平台,拉近在地小農與消費者間的距離。平台擔負起生產者的輔導、品質控管、品項運送、平台建置、消費者推廣等工作,讓生產者能專注於食物的生產與品質提昇。同時運用新的技術幫助小單位的生產者,共同提昇產量與質量,降低個別研發的成本。另一方面也整合消費端的需求,建立產銷雙方的信任連結。

現在!一起接受挑戰吧

我們號召團隊,以跨界想法、商業思維與科技應用,探索台灣與全球人類的飲食問題,共同解決未來飲食與農業的四大挑戰,歡迎你邀請志同道合的夥伴,一同組隊挑戰!

進入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