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 好食好事創業極限挑戰營

健康 

用飲食管理健康 

現況

「吃」得好才有好生活

知名學者Lalonde (1974)指出在影響健康的四個要素 (生活型態、環境、醫療照護、生物遺傳)中,以生活型態影響最大(43%),醫療照護影響最少(10%)。而根據衛福部與台大公衛學院之研究顯示,台灣影響國人死亡之危險因子,排行第五即為飲食危險因子的攝取(1),尤其在高齡化的趨勢下,飲食習慣在健康生活更扮演了關鍵的角色。過去研究已經證明「飲食習慣」能夠「減緩或加速」老化狀況,故為了維持健康,隨年齡增長飲食亦需要特別設計與管理攝取。

即便大部分的人對於健康飲食的重要性都不陌生,但至今仍有四成以上的熟齡者對於健康飲食的觀念不正確、五成以上的熟齡者營養不均衡,顯示飲食健康管理除了提升認知以外,更需驅動行為改變,達到生活實踐與維持。

養成健康飲食行為不易

根據行為改變模式理論指出,建立良好的習慣會歷經五個階段:尚未認知、了解、開始實行、行動以及持續,每個階段都有需要突破關鍵阻礙。以健康飲食行為的建立而言,首先會受到既有觀念的阻礙,受到過去的教育、習慣與文化背景的影響,許多人對於健康飲食的認知不正確,且不易導正甚至排斥實踐正確的健康生活。

在了解到行動間,仍有一段準備期,尤其在沒有急性的身體狀況出現時,改變飲食習慣往往並非首要生活需求,以致健康飲食的實踐常被認為是一件重要,但經常被擱置一旁的理想。因此,健康飲食若沒有跟生活、情感綁在一塊,是一件很不容易實踐的事情。

雖然健康飲食習慣的養成是跟自己的身體有最切身的關係,但是若缺乏夥伴的協同與支持,往往難以真正採取行動或是持續實踐。尤其長期維持健康的生活可能需要犧牲一些習慣及喜好(如:經常吃油炸食物),而對於自身生理或心理狀態缺乏目標與願景的人來說,缺乏維持健康生活的理由、動機或約束力,要驅動犧牲與改變,實非容易的事情。

未來趨勢

讓個人化飲食簡單實踐

隨著個人化健康飲食的觀念逐漸建立,讓每個人都能容易地了解自己的健康資訊,同時獲得專屬飲食建議成為目前跨業整合投入的重點。近來,透過物聯網與數據分析的科技應用,人們將可運用簡單的隨身裝置,客製自身的飲食營養需求、口感乃至於口味,完全自動化的歷程讓使用者不費力地產生健康飲食的行為。

讓健康飲食更有趣

許多與營養、健康飲食有關的服務,都著重於強調這個服務或是方法經過科學研究能達到健康促進的效果。但實際經營的結果,往往會發現使用者過了一段時間後,就失去了持續使用的動機。事實上能影響行為改變的關鍵,內在動機時常比外在功能更為重要,讓參與者從中獲得成就感,反而就愈有吸引力。而能促進人類行為動機可分為八種核心動力:重大使命、進度與成就、賦予創造力與回饋、所有權與佔有、社會影響力與同理心、稀缺性與迫切、不確定性與好奇、避免損失(2)等,這些都常做為飲食創新服務的心理誘因。

現在!一起接受挑戰吧

我們號召團隊,以跨界想法、商業思維與科技應用,探索台灣與全球人類的飲食問題,共同解決未來飲食與農業的四大挑戰,歡迎你邀請志同道合的夥伴,一同組隊挑戰!

進入挑戰